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日韩少妇精品电影|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最新视频电影|日韩电影在线久亚洲评论一区二区

歡迎來到仟億達集團(股票代碼:831999)官方網站!

企業郵箱| 聯系我們| 網站地圖

服務熱線: 4000-588-578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碳市場里的生意經

發布日期:2022-04-21 10:46:00 瀏覽:-| 加入收藏

《環境經濟》雜志記者 雷英杰

在全國碳市場 個履約周期,浙江浙能樂清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盈余近百萬噸碳排放配額,還賣了4100多萬元。而浙江巨化熱電有限公司則花了783.5萬元購買了18.32萬噸碳排放配額,以彌補其履約期內碳排放配額的缺口。

這兩家企業只是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00多家發電企業的一個縮影,但卻真實地反映出,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鳴鑼開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用成本思維重審視“降碳”這件事,念起了碳市場里的“生意經”。

控排企業有了“財路”

賣“碳”能賺錢?這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開啟之前,是很多企業沒有想到的事兒。

2021年10月2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的通知》,要求12月31日前全部主要排放單位完成履約。

這份通知中所指的“主要排放單位”,是指納入全國碳市場 個履約周期的2162家發電行業主要排放單位。而碳排放配額則是由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在生態環境部制定的碳排放配額總量確定與分配方案的基礎上,向其行政區域內的主要排放單位分配而成。

那么,全國碳市場 個履約周期完成情況如何呢?

在生態環境部2022年首場例行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說,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為1.79億噸,累計成交額為76.61億元,成交均價為42.85元/噸。按履約量計,履約完成率達99.5%,全國碳市場 個履約周期順利收官。

所謂“履約”,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算賬”。如果發電企業的碳排放配額不夠用,就需要這些企業自掏腰包,通過全國碳市場交易購買碳排放配額來彌補缺口。反之,如果發電企業的碳排放配額有盈余,就可以拿到全國碳市場上交易,賣掉獲得資金。

2021年,巨化熱電一共出資783.5萬元,從全國碳市場分批購買了18.32萬噸碳排放配額,以彌補其2019年~2020年碳排放配額的缺口。但不為外界所熟知的是,2020年巨化熱電其實盈余了20多萬噸碳排放配額。

“我們始終關注碳減排政策形勢,對各發電機組進行了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由于技改項目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項目進度未趕上碳排放配額分配時間,造成2019年度40多萬噸碳排放配額缺口。”巨化熱電副總工程師陳利民告訴記者。

在山東,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齊魯石化分公司(以下簡稱齊魯石化)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2019年~2020年碳排放配額缺口超過150萬噸。

齊魯石化 時間通過協議轉讓、掛牌交易等方式,從全國碳市場購買了碳排放配額,按時完成了全國碳市場 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共清繳碳排放配額1600余萬噸。

與巨化熱電和齊魯石化不同的是,浙江浙能樂清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樂清發電)可謂“手有余糧心不慌”。

2021年12月中旬,樂清發電完成全國碳市場 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盈余近百萬噸碳排放配額,賣了4100多萬元。

嘗到甜頭的不止樂清發電一家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了賣“碳”這條“財路”。

2021年12月13日,華能慶熱電有限公司與華能華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碳排放配額購買與銷售合約,交易方式為掛牌交易。這次交易的碳排放配額數量為1899噸,成交價格為42.94元/噸,終成交額為81543.06元。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與行政約束不同的是,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達到控制碳排放量的目的,通過碳成本倒逼控排企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也就是說,控排企業多排放1噸二氧化碳就意味著多承擔這部分的成本,少排放則可以額外獲得這部分賣“碳”的收益。這樣一來,控排企業越早實現碳就越早受益。

陳利民向記者介紹說,巨化熱電一方面持續對存量發電機組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降發電機組碳排放強度;另一方面通過調整能源結構,如采用天然氣代替煤炭,或者通過提 能源比重,進一步降公司整體的碳排放量。

目前,雖然僅發電行業的主要企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但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航空等七行業的控排企業都已經意識到,碳排放配額的多少不僅意味著經濟效益的 ,更意味著未來市場發展空間的小。

碳資管行業站上“風口”

買賣碳排放配額只是簡單的市場交易,但如果給這個交易賦予金融屬性,那就實現了從普通市場到金融市場的跨越。控排企業盈余的碳排放配額,不僅可以在全國碳市場進行交易買賣,還可以質押給商業銀行換得流動性資金。

江西省電力行業首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落戶電投集團江西電力有限公司昌發電廠,這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總額為500萬元,計劃用于“上壓小”項目;

浙江省屬國有企業首筆3652萬元碳排放權質押貸款落戶浙江浙能樂清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不僅保障了電廠的營運資金需求,而且成本還于其他信用貸款方式;

電投集團貴州金元黔西中水發電有限公司依托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以60萬噸碳排放配額指標為抵押,申請到中國民生銀行2800余萬元的利率貸款;

……

隨著越來越多的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的落地,控排企業逐漸形成一個共識:碳資產正在成為企業看得見的有形資產,也將逐步成為衡量企業價值的另一核心資產。

那么,什么是碳資產?以控排企業為例,就是盈余的碳排放配額。目前,碳資產管理主要有3種方式,一是由控排企業自行管理,二是在集團層面成立專門的分公司或者部門,三是交給的第三方機構委管。

浙江巨化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化熱電)成立了碳資產管理委員會、碳資產管理小組和碳排放權交易工作小組,并發布實施了《碳資產管理制度》。南網碳資產管理公司則是由南方電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和南方電網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組建而成,負責提供碳資產管理綜合服務。

全國碳市場的啟動,激發了碳資產管理的需求。過去相對冷門的“碳圈”突然之間就成了“香餑餑”,碳資產管理行業也站上了“風口”。

記者在“企查查”平臺中輸入“碳資產”三個字,搜尋結果顯示,相關企業竟然多達2000余家,2021年有450多家,僅2022年1月份就成立了47家。

一場圍繞著碳資產管理和投資的盛宴正在火熱展開,其中不乏環保企業、咨詢公司、金融服務公司等,他們紛紛搖身一變,成為碳資產管理公司。

香港學經管學院博士潘聿航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碳資產管理公司的出現,是因為企業有需求,企業碳盤查、碳申報、碳交易的操作,以及碳政策、碳技術的研究開發,乃至綠色金融的投融資,這些與碳廣泛相關的咨詢會計經紀類業務,是企業的需求。

在潘聿航看來,碳資產管理的市場空間與上述業務的業務量 度相關,如果以上業務進入常態化,粗略估算下的廣義市場規模也能達到千億級別。

王元圓是較早一批碳資產管理從業者中的一員,對碳資產管理也有著自己多年的經驗積累。過去的2021年,作為仟億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她忙著布局區域碳資產管理市場,忙著與各金融機構探索碳金融,忙著接待找上門來的各類咨詢投資機構。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碳是資產,如果把降碳與碳資產管理設計好,充分利用碳金融工,就可以緩解控排企業的資金壓力,增強企業減污降碳的動力。”王元圓告訴記者,這恰恰就是她們企業的優勢——為控排企業同步提供減污降碳和碳資產管理的閉環服務。

一位不愿名的環保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正在琢磨進入碳資產管理行業,打算春節過就在北京市成立一家碳資產管理公司,“先占個坑兒再說”。

事實上,在2000多家碳資產管理公司中,真正既懂政策、又懂業務、還懂金融的碳資產管理人才非常匱乏,不少公司甚至沒有搞清楚碳資產管理是怎么一回事,更別提碳資產管理對全國碳市場價格、企業利潤等方面的影響。

對此,業內建議,碳資產管理公司也可以借鑒私募基金公司,設定一定的門檻,比如對注冊資本金要有一個標準,要有一定數量的熟悉碳資產相關業務的人才等。

清潔能源企業“躺著掙錢”

受全國碳市場 個履約周期影響,CCER(核證自愿減排量)市場交易活躍。

以上海碳市場為例,2021年12月3日,CCER單日成交量突破300萬噸,單日成交金額突破1.1億元,上海碳市場CCER上線以來單日成交量和成交金額歷史 。

“企業超排,要么買碳排放配額,要么買CCER。相比較而言,家更愿意買CCER。”王元圓告訴記者:“盡管CCER價格在履約期內一漲再漲,但其價格始終還是于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的價格,CCER是企業成本履約的通道。

位于浙江省義烏市的浙江華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2021年12月初,就花費200萬元購買了5萬噸CCER,這一價格要比在全國碳市場購買碳排放配額節省20多萬元。

數據顯示,上海市近七成企業通過使用CCER抵銷碳排放配額進行履約;山東省50多家企業提出使用CCER抵銷碳排放配額清繳的申請,申請抵銷量超過600多萬噸。

那么,CCER來自哪里?王元圓向記者介紹說,主要來源于之前發展改革委審批確定的風電、光伏、水電等項目。

以光伏項目為例,據測算,1個100MW的光伏項目每年可以開發出11萬噸CCER,全生命周期內多可以開發出231萬噸CCER。按照CCER20元/噸計算,100MW的光伏電站通過碳交易可以額外增加4620萬元的收益,相當于1.5年的發電量收益,也相當于每度電可額外收益2.3分。

未來,清潔能源企業不僅可以賣電獲利,還可以出售CCER再獲得一份收益。全國碳市場的開啟,著實給清潔能源企業打開了一扇財富門。

目前,已有清潔能源企業從全國碳市場中分到一杯羹。2021年,四川廣安愛眾股份有限公司與柏能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完成CCER宗碳交易,交易內容為廣安愛眾旗下四川涼灘水電站二期工程項目核證碳減排量,共計13.6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1月27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舉辦聞發布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郝英杰發布了《2021-2022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2021年,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2億千瓦,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量2.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占全口徑總發電量的比重為34.6%,同比提 0.7個百分點;全口徑煤電發電量5.0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占全口徑總發電量的比重為60%,同比降0.7個百分點。

從占全口徑總發電量的比重同比一增一減來看,盡管煤電仍然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主要電源,但無論從裝機規模來看還是從發電量來看,清潔能源的比例都在不斷提 。可以說,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力發展清潔能源的趨勢不會發生改變。

此外,記者也從多方途徑獲悉,目前碳交易主管部門正在推進CCER市場重啟相關工作。這一重要安排對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企業來說是一利好。

林業碳匯企業“化碳成金”

2021年9月22日,中共 、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周全貫徹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將碳匯交易納入全國碳市場。

得知這一重要消息,不少林業企業的負責人樂開了花,這意味著他們開發的林業碳匯項目可以在全國碳市場進行交易了,“化碳成金”不再是一句空話。

林業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降溫室氣體在氣中濃度的過程。二氧化碳排放企業可以通過購買林業碳匯,抵消自身相應的碳排放,因此林業碳匯交易也被形象地稱為“賣空氣”。

目前,只簽發了少量的林業碳匯項目,很多項目還停留在申請備案階段,并且以森林經營碳匯項目為主。而且,林業碳匯交易多發生在地方試點碳市場所在城市,或者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且地方政府重視林業碳匯發展的地區。

在華西證券研究所輕工行業徐林鋒團隊看來,盡管林業碳匯交易體量尚小且價格偏,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林業碳匯交易將迎來量價齊升。

徐林鋒團隊作出的這一判斷是有依據的。

2021年6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制定林業草原碳匯行動方案,提 森林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

2021年底,我國林業碳匯標準《林業碳匯項目審定和核證指南》正式實施。該標準適用于我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市場林業碳匯項目的審定和核證,其他碳減排機制或市場下的林業碳匯項目審定和核證可參照使用。

記者從發展改革委獲悉,目前已經備案涉及林業(林業碳匯CCER)的5個項目方法學,分別為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竹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和可持續草地管理溫室氣體減排計量與監測方法學。

此外,我國提出了“到2030年中國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的目標,更了2015年中國自主貢獻中“增加45億立方米”的目標。可以預見,林業碳匯將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根據華寶證券發布的《林業碳匯多方位剖析》,到2030年,我國森林蓄積量有望超過184億立方米,林業碳匯項目市場潛在價值約在2800億元至4700億元。

徐林鋒團隊分析表示,未來備擁有自有林地、有過成功備案項目、擁有運營團隊等三優勢的企業,有望能夠更好地在全國碳市場中獲益。

以中我國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森工集團)為例,其坐擁價值千億“綠色碳庫”,經營保護著我國面積、保存好的內蒙古興安嶺主要國有林區。

早在2014年,內蒙古森工集團就開始林業碳匯項目試點,截至2021年12月,累計實現碳匯交易總額2110萬元,實現了既“賣木頭”又“賣空氣”的“雙豐收”。

除了“賣空氣”,林業企業還解鎖了玩法。

2021年全國首筆林業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落地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福建金森森林資源開發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森森林)獲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三明市分行100萬元林業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這筆貸款用于森林撫育、林分改造、護林防火等,助力企業提 林業固碳能力。

據了解,此次林業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是以金森森林4252公頃林業碳匯項目中剩余未售的林業碳匯收益權進行質押。與以往對既有碳匯收益提供質押貸款不同,這是在林業碳匯生態產品實現貨幣化的過程中,以未來碳匯收益轉化支持當前綠色投資。

一位不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從市場實際運營情況來看,林業碳匯相關的配套措施還不完善,這為金融機構發放林業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帶來了不少困難。

對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三明市分行行長黃曉健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一方面要建立完善林業碳匯收益權質押登記機制,加強對交易雙方的保護;另一方面要完善林業碳匯收益權價值評估機制,研究制定監測期外碳匯項目價值測算辦法與規則,確保質權價值可以估算。

未來,隨著八控排行業陸續進入全國碳市場以及碳排放配額逐步收緊,林業碳匯將迎來交易“熱潮”,碳匯價格也將跟著碳排放配額價格“水漲船 ”,林業碳匯企業將迎來一輪的財富增長。


來源:環境經濟雜志

©內容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圖文如有侵權,請留言后臺處理

聲明:凡注明“來源:XXX”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的目的在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平臺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

京公網安備 110113020053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