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日韩少妇精品电影|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最新视频电影|日韩电影在线久亚洲评论一区二区

歡迎來到仟億達集團(股票代碼:831999)官方網站!

企業郵箱| 聯系我們| 網站地圖

服務熱線: 4000-588-578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聞發布會——碳市場相關信息

發布日期:2021-05-28 13:29:00 瀏覽:-| 加入收藏

5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科學、副總工程師李健軍出席發布會,介紹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生態環境部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主要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關心的問題。

劉友賓會上通報了生態環境部的近期工作,與碳中和相關資訊如下:

扎實推進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準備工作

2020年年底,生態環境部以部門規章形式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了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市場參與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全國碳市場運行的關鍵環節和工作要求。印發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 )》,公布包括發電企業和自備電廠在內的主要排放單位名單,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個履約周期。全國碳市場覆蓋排放量過40億噸,將成為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的碳市場。

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又陸續發布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等規范,印發了《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和《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等市場管理規則,并組織開展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配額核定等工作。

近期,按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關于印發<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 )><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主要排放單位名單>并做優發電行業 配額預分配工作的通知》(國環規氣候〔2020〕3號)的有關要求,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已通過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基本完成配額預分配工作。我部已組織有關單位完成上線交易模擬測試和真實資金測試,正在組織開展上線交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擬于今年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中國新聞社記者:中國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過程,環境監測如何發揮作用,下一步在中國實現碳發展過程中,環境監測的工作是怎樣的,謝謝。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現在“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熱點。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性挑戰。溫室氣體排放與氣污染物排放有同根、同源、同過程的點,對于“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是“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戰略方向,這對監測體系及時跟進支撐也提出了的更要求。

我部在碳監測方面有一定工作基礎。一是環境濃度監測。從2008年起,國陸續建成16個氣背景值監測站,其中部分站點能夠實時監測CO2和CH4。部分省份開展了城市尺度溫室氣體試點監測。二是點源排放監測。電力等主要行業 骨干企業,在現有廢氣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基礎上,開展了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試點,與核算結果進行比對。三是遙感監測。針對CO2、CH4等溫室氣體,初步形成了不同尺度溫室氣體空間分布、碳排放反演等業務化遙感監測評估能力。

為積極響應碳達峰、碳中和對監測工作提出的需求,我們會同中國科學院等相關單位,開展了碳監測評估體系構建研究,總的原則是:以服務支撐碳排放核算為基本定位,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周全設計、主要推進,科研先行、業務統一。總的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監測評估體系,監測網絡范圍和監測要素基本覆蓋,碳源匯評估方法基本成熟。

當前,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碳監測試點工作方案,準備開展三項試點。一是排放源監測試點。鼓勵電力、鋼鐵等主要行業 內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能源和工業過程溫室氣體集中排放監測先行先試,加快標準研發與監測結果比對,探索實測結果在企業排放量核算與交易、減排監管等方面的應用。上周,我們召開了10個行業 和部分主要企業的先行先試座談會,加快推進相關工作。二是主要城市監測試點。結合現有城市空氣量監測基礎,選取有代表性的城市開展CO2、CH4等溫室氣體濃度監測試點,組建城市溫室氣體監測網,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反演。三是區域監測試點。推進國氣背景站溫室氣體監測設施提標改造,結合衛星和無人機遙感監測,提升區域和背景尺度溫室氣體監測能力。謝謝!

以上即為本次生態環境部例會有關碳中和的相關信息通報。


來源:生態環境部

©內容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圖文如有侵權,請留言后臺處理

聲明:凡注明“來源:XXX”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的目的在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平臺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

京公網安備 11011302005300號